新闻动态
公司动态
行业快讯
员工天地
  销售网络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快讯 >> 
我国制造业的困境和出路探讨
作者:   发表于:2014-01-25

    1870年前,中国制造业总量一直位居全球第一,此后100余年里落后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大陆制造业实现了前所未有发展,2010年我们重新夺回总量全球第一地位,这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成果,更是一亿多制造业同胞奋斗的结果。

    我们已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强国。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外部的“一压一挤一追”和内部的“二高二低二少”的挑战。

    “一压”是指新工业革命的压力。新工业革命将以全新生产方式为制造业开创前所未有的发展模式,谁转型升级快,就有机会占据未来制高点。“一挤”是指欧美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挑战。欧美“再工业化”战略的推进,显示了发达国家加快抢占新工业革命制高点、重新切割全球产业版图的迹象,形成对新兴国家的挤压之势“一追”是指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追赶。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已高于墨西哥、印度、越南、孟加拉国等9个新兴经济体。

    更重要的挑战是内部的“二高二低二少”。

    “二高”指的是高能耗和高材耗。中国制造业的能耗和材耗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两高状况使中国制造业难以可持续发展。

    “二低”是指劳动生产率低和附加值低。世行报告显示,按购买力评价水平,中国劳动生产率不到欧美国家的一半水平,甚至不如拉美国家。中国企业联合会分析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中国制造业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从产品增加值率看,中国仅为百分之二十多,与美国、日本及德国相比,均低十、甚至二十多个百分点。

    “二少”是指基业长青企业少、世界领导型企业少。如果仔细观察,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并不长,不少原本发展不错的企业,由于技术或商业模式跟不上变化,一夜之间就消失了,鲜有百年老店;全球众多专业领域,我们也鲜有世界领导企业。

    面对压力创新是唯一出路

    “一压一挤一追”不可怕,关键是要快速解决中国制造业内部的“二高二低二少”,也就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问题。

    第一,进一步全球化。面对新工业革命浪潮,中国制造要进一步国际化,深化国际合作,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这是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因此,要营造更加开放的文化氛围,拓展全球视野,深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创新模式,提升技术、管理和竞争力。

    第二,强化设计和研发。多年来,中国制造业重心主要在组装、加工和制造环节,创意设计研发和全球化营销是其短板。新工业革命引发新的全球价值链体系重构,其大趋势是将创意设计研发、营销和生产环节结合更紧密,智能制造和3D打印等技术进步对制造本身也将产生颠覆性影响,中国制造企业必须在设计和研发方面加大投入、练好内功、夯实基础。

    多年来,京东方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在全球业内一直处于前列,在最困难时,仍坚持研发投入优先,从而赢得先机。目前,京东方可使用专利已超一万余项,今年新申请专利数已超过3000余项,人均和单位产出专利量位居全球业内第一。正是这样坚持,才使我们持续提升竞争力、得到业界尊敬。

    第三,推动市场应用创新。俗话说,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应用创新是促进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发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根本动力。

    第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中国大部分工厂都可以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和手段,优化工艺流程,节省材耗、能耗和人力,这就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

|<< << < 1 2 > >> >>|
上一篇:水质分析仪市场迎来新的机遇
下一篇:污水处理与海水淡化刺激我国膜产业发展
版权所有:山西锐星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2011 | 晋ICP备15002627号 | 技术支持:浪狐网络
服务热线:0359-2575111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工农西街288号财经大厦十层 传真:0359-2297558 QQ:1228206757 邮箱:sxycr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