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以首批试点城市安徽池州为例,未来3年内共安排海绵城市试点项目117个,总投资211.62亿元。按照上述中央财政补贴标准,不难看出地方建设海绵城市仍存在资金缺口。
在力推“海绵城市”建设时,李克强特别要求,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采取PPP、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业务,多渠道支持海绵城市建设,使雨水变弃为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俊奇称,对于社会资本而言,海绵城市承载的雨水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改善生态环境等职能,多数带有公用事业性质,不具有盈利性,而且不少项目动辄十余年甚至几十年,存在收益上的不确定性。如何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需要模式创新。
“过去,各地简单的通过三通一平、七通一平就卖掉了,且源头减排的要求又没有明确,未来,渗、滞、蓄等源头减排方面的投资可在地块开发中落实。”章林伟称,如果在城市开发建设之前就考虑好,在用地、规划、施工等审批环节中要求开发商落实好源头渗、滞、蓄等工程措施,把人居环境做好,政府可以减少投资,还可以带动土地的升值。
章林伟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涉及规划、建设、市政、园林、水务、交通、财政、发改、国土、环保等多个部门,海绵城市需要力破管理体制的障碍,如果做不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势必事倍功半,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